婚宴的由来发展史:从传统到个性的变迁
办一场婚宴,对于新郎和新娘来说是一个既耗费极大精力与耐心,又考验双方配合度与情商的活儿这也就要求两人必须提前好好地谋划。今天,欣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婚宴的由来发展史,感受婚宴从传统到个性的变迁。
一、婚宴词语漫谈
婚宴也是宴席,最初源于宴会,古代也称之为“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交际活动。相传在尧舜时代,一年之中往往要举行七次敬老的“曲礼”——大伙儿在低矮的屋子里席地而坐,你一鼎、我一鬲地分享美味儿的狗肉,叫做“燕礼”。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一种宴会。隋唐之前的时候,古人不使用桌椅,而是在屋内地面上铺一种叫做“筵”的竹席,然后大伙儿席地坐饮。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桌椅,宴饮也就由地面升高到了桌上进行,至明清时期便有了“八仙桌”、“大圆桌”,此时的宴会形式早已经发生变化,但宴席却被继续沿称为“筵席”。
一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一对新婚夫妇举行婚礼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仪式,而“吃喜酒”也就成为了民间举行婚礼的一个简称,其意义就是庆祝新郎和新娘的完美结合。
二、细数50年婚宴历史变迁
对于过去半个世纪的婚宴历史,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一句总结:“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随口说笑,其实这是活生生的事实,也正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结婚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其“请客”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夫妻”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那时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多加两个菜、包顿饺子而已。20世纪70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婚宴虽简单,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只有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才出现以亲朋好友中普通话说得好的、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的直下意义卜的婚宴。
三、特色婚宴挑战传统习恰
而如今呢,前几年异常火爆的专业婚宴酒楼也开始渐渐地消退了,而代之是时代的新宠——特色婚宴。
据一份调查显示,90%以上的都市年轻人都有举办婚礼的打算,但他们期盼拥有真正具有特色的婚礼,在格调和档次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具备良好场地条件且环境优美的星级酒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人们的首选。虽然婚宴不是星级酒店的主要业务,但随便就是好几百元一桌的各式婚宴出现在宾馆的菜单上,就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多数都市新婚族的消费需求。
还真别说,婚宴被请进了一个高雅的地儿,那么婚礼的品位也就随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为了开辟这一块儿的市场,婚庆公司开始和酒店联手,从而共同引领婚庆消费的潮流。据专业机构调查,当前个性化婚宴已成为拉动婚庆消费的主力,这就直接“诱使”婚庆公司跟着开始设计与众不同的特色婚宴,比如说,有热门喜庆的轿子婚宴,有到郊外山清水秀的度假村举办的绿色婚宴,有在欧式庭院进行的室外自助餐婚宴……
特色婚宴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既能让宾客吃得舒服、玩得尽兴,又能给新郎和新娘留下美好的记忆。正因为如此,特色婚宴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婚礼市场上,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